今年4月份,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南、广东、重庆、湖北等八省市同时公布新高考改革“3+1+2”模式,计划到2021年初步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届时,考生的高考总成绩将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
新高考“3+1+2”模式是怎样的呢?对广大考生有什么影响?这里为大家一一解读。
何为“3+1+2”模式?
“3”:即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全国统考科目,所有学生必考。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即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即再选科目,考生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2科,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最后“3+1+2”的成绩加起来,满分为750分。
何为“首选科目”?何为“再选科目”?
“首选科目”:高校各专业根据本校培养实际,对考生的物理或历史科目提出要求。“仅物理”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的考生才可报考,且相关专业只在物理类别下安排招生计划;“仅历史”表示首选科目为历史的考生才可报考,且相关专业只在历史类别下安排招生计划;“物理或历史均可”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均可报考,且高校要统筹相关专业在物理、历史类别下安排招生计划。
“再选科目”:高校各专业根据实际,从再选科目中选择1科、2科或“不提科目要求”。选择2科的,再选科目要求分为“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以及“考生选考其中1门即可报考”;选择“不提科目要求”的,考生选考科目符合高校提出的首选科目要求即可报考。
举个例子,拿哲学类的哲学专业来说:
A高校——首选科目要求选择“仅历史”,再选科目选择“思想政治”1科。那么,考生必须选考“历史”和“思想政治”2科方可报考。
B高校——首选科目要求选择“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科目选择“思想政治”1科。那么,考生必须选考“物理”“思想政治”2科或“历史”“思想政治”2科方可报考。
C高校——首选科目要求选择“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科目选择“思想政治”“地理”2科并要求“考生选考其中1门即可报考”。那么,考生首选科目中有“物理”或“历史”,再选科目中有“思想政治”或“地理”1科即可报考。
D高校——首选科目要求选择“仅历史”,再选科目选择“不提科目要求”。那么,考生选考科目中有“历史”即可报考。
E高校——首选科目要求选择“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科目选择“不提科目要求”。那么,考生在“物理”“历史”中选择1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2科即可报考。
新高考改革时间表
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2020年,实施新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
2021年,实施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招录新机制
两依据,一参考。
从2021年开始,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将实施基于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新机制,简称“两依据、一参考”。
高考形式有哪些改变?
自2021年起,6月份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不分文理科。其中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组成,条件成熟时探索为考生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也就是说,语数外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是全国统一卷科目;历史、物理、化学、思想政治、生物、地理属于学业考试的选择性考试科目,由各省自行命题。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如何应对?
新高考强调教育的“选择性”,它给考生带来更大的选择空间的同时,也要求考生及家长需更有规划性。从长远讲,学生高中阶段就要开始考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了;从短期讲,选什么科目,直接影响到考生高考后所能报考的高校和专业。
这意味着同学们除了要努力学习,提升学科成绩和综合素质,提高核心竞争力,还必须更贴近了解社会生活,加强探索和体验。因为,能否前瞻性地做好“抉择”和“规划”,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其实,无论高考如何改革,只要大家对自己有良好的认知,且足够用功,到最后都能考到自己理想的大学,不必过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