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热点: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供给改革
一、热点再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材料一: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未来,人工智能将在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城市运行、司法服务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并将准确感知、预测、预警基础设施和社会安全运行的重大态势,及时把握群体认知及心理变化,主动决策反应.(但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材料二:2018年央视春晚中人工智能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艇组成的"三无舰队"令人惊艳.无人车以中国红的涂装车身,搭配生肖狗的图样,以8字交叉跑的形式向全国人民拜年,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无人机编队的"海豚"图案表达了人类与生态的共融发展,"新时代"图案表达粤港澳大湾区腾飞全新时代的开启.无人舰编队组成的"离弦之箭"奔向"新时代"之门.在央视网络春晚上,人工智能机器人更是出尽了风头,对春联,行"飞花令",手书春联,笔迹还原,智能自拍,让全国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体味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材料三:2018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方面,继续推动钢铁、煤炭以及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积极消化房地产、汽车、家用电器等行业库存,支持企业通过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行为降低企业杠杆率,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等"组合拳"降低企业负担,通过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等创新补齐软硬件基础设施短板.在振兴实体经济方面,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更加重视优化产业组织,提高大企业素质,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制度层面,需要通过构建现代金融、产业、财税等制度体系,放松各种管制,打破垄断,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在技术层面,需要通过营造激励创新的生态,实现创新驱动;在人力层面,需要通过教育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本的跨越;在社会保障层面,需要通过提升社保水平和改革收入分配,实现共享发展.
二、考法分类突破
1.经济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1】以原因类、措施类题目考查发展人工智能的原因和措施.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必要性,并为如何弥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短板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题思路模板】
(1)必要性:
①事关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②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③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及时准确地把握群体认知及心理变化,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
(2)建议:
①发挥企业的市场研发主体地位,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人工智能原创成果.
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扩大人工智能的国际影响力,拓展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链.
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培育高素质的人工智能尖端人才.
【命题方向2】以措施类题目考查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三,从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角度,为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几点合理建议. 【答题思路模板】
(1)推进供给侧改革,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激发市场活力.要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支持企业通过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行为降低企业杠杆率,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2)要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建立公平竞争和合理有序的市场秩序.
(3)为企业经营、创业活动松绑、减负,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激发微观经济的活力.
(4)通过国家行政、财政、国企、价格、投资等多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市场机制建设,加大反垄断,尽快形成竞争推动的自动、自愿创新机制,以竞争性创新机制促进供给侧结构优化,提高供给效率.
(5)实施有区别的税收政策.一方面,对税收边际成本高、税收弹性大的领域,如小微企业,应采取结构性减税政策,激发亿万群众的创造活力.另一方面,对税收边际成本低、税收弹性小的领域,如垄断性行业,可采取适当增税方法,增加财政政策空间效果.
2.政治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1】以措施类题目考查如何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模拟设问】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政府在人工智能发展中应如何作为.
【答题思路模板】
(1)政府应该积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出台与人工智能产业配套扶持资金政策,努力解决企业发展实际问题.
(2)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科学性,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建立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创新服务体系、标准化体系,夯实基础资源与创新平台.
(3)培育智能产业发展环境,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借助智能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命题方向2】以措施类题目考查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模拟设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应如何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答题思路模板】
(1)推进法律制度建设,实现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法律制度保证.
(2)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破除市场藩篱,提高供给体系的效率.
(3)认真履行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建设职能,创新监管,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制度、技术、人力和社会保障支撑.
(4)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3.文化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1】以意义类题目考查发展人工智能的意义.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人工智能对我国文化发展的意义.
【答题思路模板】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人工智能的出现,创新了文化传播的途径、手段,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3)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内容和形式上促进文化创新,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命题方向2】以意义类题目考查供给侧改革的作用.
【模拟设问】从文化的作用的角度,说明从原来需求侧转变为供给侧改革思路对我国经 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答题思路模板】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推进供给侧改革解放了思想,转变了经济发展思路,有利于深化改革,促进了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完善.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供给侧改革思路的变化引导生产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供给侧改革思路有助于转变思维方式,改善供给结构,把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要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和高素质人才的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5)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的创新把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推动了我国提高创新能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4.生活与哲学角度
【命题方向1】以认识类题目考查对人工智能不同观点的认识.
【模拟设问】对于人工智能,有的人担心这些技术被错用到不同的领域,对整个世界的安定造成非常致命的影响;有的人担心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挑战人的社会地位;有的人预测人与机器完全融合,人将获得永生.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角度,谈谈对人工智能态度存在不同的认识.
【答题思路模板】
(1)价值判断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的判断.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
(2)人们的社会地位、需要会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是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导致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也就不同.
(3)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只有坚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命题方向2】以原因类题目考查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三,从唯物论角度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答题思路模板】
(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中国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提出的,是经济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建设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的具体表现,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3)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的必然选择.
第二大热点: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
2013-2019年深化改革以来我国重大的改革
简政放权
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释放市场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优化国家机关,转变政府职能,统筹党政军群机构改革,合理配置地方机构
三权分置改革
保护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提高农民收入,盘活农村资源,发展农业经济
户籍制度改革
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建设服务型政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发展实体经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军队改革
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提高军队战斗力,提高综合国力
营改增
避免重复性征税,减轻企业负担,完善下游监督机制,推动税收改革
一、热点再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重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取得积极进展,但仍有不少"短板":有的干部新官不理旧账,决策上"翻烧饼"、瞎折腾;有的部门随意执法、"小鬼难缠";有的把企业当"唐僧肉",个个得而尝之;有的市场准入门槛高,搞地方保护,各种隐性壁垒不同程度存在,等等.2018年1月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强调要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以主动服务、优质服务、透明服务让群众舒心、企业顺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更要在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法治化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上有新突破.
材料二:2018年3月17日,根据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的部署而制定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获得批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进行了7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其组成部门已由100个调整为26个.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务院机构职能不断优化、逐步规范,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此次改革针对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中央与地方划分不合理等问题,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通过部门的重组、撤销和新设,调整和优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强化涉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保领域的职责,为实现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提供制度保障.
材料三: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带来新时期思想解放、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科技进步、国际交往加强和国家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创造力,为中国文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拓展、文化自信不断增强.40年来,全体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今天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但是,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二、考法分类突破
1.经济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以意义类和措施类题目考查重视营商环境优化的意义和措施.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并为国家破解营商环境中的"短板"提出政策措施.
【答题思路模板】
(1)意义:①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潜力.②有利于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市场公平竞争.③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改善企业发展环境.④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2)措施:①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②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营商环境.③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经济体制创新.
2.政治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1】以原因类和措施类题目考查重视营商环境优化的原因和措施.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中央重视营商环境优化的依据,并分析我国政府应如何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答题思路模板】
(1)依据: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重视营商环境的优化是发挥党统领全局和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②党重视营商环境的优化是坚持科学执政的表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新常态的发展.
(2)措施:①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优化政府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②政府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创新市场监管方式,积极开展收费清理改革和监督检查.③政府要加强社会建设,加快健全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补齐基础设施和制度短板.④坚持依法行政,实行政务公开,增强政府信息的透明度,保障企业的知情权.
【命题方向2】以意义类题目考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
【模拟设问】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
【答题思路模板】
(1)有利于党更好地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2)有利于我国政府更好地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提升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3)有利于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3.文化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以说明类题目考查改革开放对中华文化发展的作用.
【模拟设问】改革开放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答题思路模板】
(1)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华文化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2)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中华文化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3)文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激发了文化创造活力,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创新.
(4)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中推动了自身的繁荣发展.
第三大热点:决胜全面小康发展惠及民生
一、热点再现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中国梦实现的大格局,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一: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中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其思想精髓主要包括:坚持党对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的发展理念;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不断提升全社会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安全水平.这一战略倡导人民共建共享,推动政府、社会、人民群众共同行动,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坚定不移地实施这一战略,能够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盼环保、求生态的强烈愿望,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体制,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建立绿色生产,企业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改变生产模式,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实现绿色生产;在创造利润、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和环境的责任.建立绿色消费,消费者要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要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活动,增强人们的绿色意识;要有环保素养,积极主动检举和依法控告危害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
材料四: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脱贫攻坚取得显着成绩.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着标志,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创造了世界人权发展新奇迹.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我们更需要弘扬奋斗精神.奋斗精神的可贵之处在于,越是面对困难和矛盾,越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力量.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始终与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帮扶干部:有每年坚持办好扶贫"十件实事",带领乡亲完成打井、修桥、铺路、建水站等56项民生工程,让贫困村蝶变为富裕村的河南省李寨村党支部书记李士强;有放弃10万年薪,坚守穷乡10年,采取城乡结亲,以购代捐的方式,让贫困地区"空心村"得以重生的四川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有不忘为民初心,风餐露宿,36年执着坚守,用双手凿出绝壁饮水奇迹的贵州省团结村村支书黄大发……他们励志笃行,以身践行,勇于在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
二、考法分类突破
1.经济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1】以原因类、措施类题目考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原因和措施.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就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提出建议.
【答题思路模板】
(1)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②是由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现状决定的(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决定的),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③有利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农民增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①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②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基础设施,保护好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③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④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共同富裕.
【命题方向2】以措施类题目考查怎样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和消费者应怎样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答题思路模板】
(1)企业: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绿色发展.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
(2)消费者: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②增强环保意识,从我做起,积极参与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活动.③提高自身素质和法治意识,运用法律武器同危害生态文明建设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2.政治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1】以意义类、措施类题目考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意义和措施.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答题思路模板】
①有利于执政为民,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有利于更好地体现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③有利于推动政府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建设.④有利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答出3条即可)
【命题方向2】以原因类题目考查为什么致力于减贫行动.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四,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致力于减贫行动.
【答题思路模板】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贫困严重妨碍人权的充分实现和享有,减贫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减贫行动,是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要求,不仅促进了中国人权事业进步,也促进了世界人权事业发展.
(2)减贫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必须致力于减贫行动.
3.文化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以意义类题目考查发扬奋斗精神对扶贫攻坚的积极作用.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四和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发扬奋斗精神对扶贫攻坚的积极作用.
【答题思路模板】
(1)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实践活动产生深刻影响,先进文化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2)奋斗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
(3)发扬奋斗精神,有利于保持党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树立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增强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推动扶贫工作的深入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四大热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热点再现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作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报告.
材料一: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做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什么?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各方面实际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从需求侧看,"美好生活"日益多样化,不仅包括物质文化方面,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非物质需求;从供给侧看,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实现质的飞跃,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仍然不能满足13亿多人民对不同产品结构和各种服务的需求.
材料二: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材料三:伟大的事业在承前启后中推进,伟大的目标在接续奋斗中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这一目标描绘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谋划和使命担当.
材料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永远保持奋斗姿态,不断把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奋进脚步永不停歇.唯有不忘初心、不懈奋斗,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开辟了新的奋斗征程.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才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
二、考法分类突破
1.经济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1】以原因类题目考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述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述的 科学性.
【答题思路模板】
(1)消费水平根本上是由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必然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解决社会生产存在的突出矛盾也需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经济.
(2)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人民对美好生活新的消费需要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也会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发展经济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4)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撑.
(5)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
【命题方向2】以措施类题目考查如何解决主要矛盾.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一,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知识,谈谈如何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答题思路模板】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全面发展,提升发展质量,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2)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重视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4)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5)坚持和健全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不同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2.政治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1】以意义类题目考查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意义.
【答题思路模板】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党的指导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助于保证党的执政方向.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以这一思想为指导,有利于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命题方向2】以措施类题目考查中国共产党如何做到不忘初心.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四,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应该怎样做到"不忘初心",不断把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
【答题思路模板】
(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以改革促发展.
(2)坚持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努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3)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文化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以说明类题目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创新的.
【模拟设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理论创新的成功典范,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答题思路模板】
(1)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理论创新.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其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在继承传统中实现创新.
(3)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4)作为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第五大热点: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
一、热点再现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即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坐标下,在建设"法治中国"概念提出四年多的关键节点,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是坚持法治强国的一大重要举措,意味着我国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按下了"快进键".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涉及到立法、执法、司法、党务各个部门和组织机构,关乎到每个公民、每个党员,没有统一协调,难以形成良性整体机制.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的成立,将以更高的站位克服各种阻力,协调各种组织,发挥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监督落实的多项职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谋大局,把方向".
材料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2017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关于修宪的意见和建议.2018年1月19日,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随后,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正案草案.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在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必须要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分别进行了5次修改.通过修改,使我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紧跟时代步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
材料三:为推进反腐败工作、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2016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明确了试点地区监察委员会的产生、职权,试点地区暂时调整或暂时停止适用部分法律.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试点地区制定和实施具体改革方案.2017年10月30日,按照十九大精神,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全国各地全面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设立省市县三级地方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职权.2018年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施行.
材料四:80多年前,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日烽火中诞生,雄壮的歌词伴随着激昂的旋律,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国歌所承载的爱国情怀、忧患意识和万众一心、奋勇前行的民族精神,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在我们身边,存在着不尊重国歌的现象--奏唱国歌不规范,参与者嬉笑打闹,随意改编国歌歌词,还有人在商业活动中播放国歌,等等.2017年10月1日起,国歌法正式施行,对播放、奏唱国歌的场合及奏唱礼仪规范等多方面进行规范.作为国家象征,国歌同国旗、国徽一起,有了专门的法律保护.此外,国歌法还明确,国歌纳入中小学教育.了解国歌的历史,感受国歌承载的厚重历史和伟大精神,遵守国歌奏唱礼仪,唱国歌、爱国歌,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二、考法分类突破
1.政治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1】以政治意义类题目考查成立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修改宪法、监察体制改革、国歌法实施的意义.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的成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
【答题思路模板】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有利于加强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从而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促进全面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
(2)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涉及面十分广泛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设立中央领导小组,有利于整合职能部门的资源,从最高层统一配置资源,冲破各种利益羁绊,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形成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强大合力.
(3)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的成立,有助于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意志与国家意志、人民利益更好实现统一,党内法规体系与国家法治体系协同发展,为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合宪性审查机构奠定基础.
(4)有利于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
【命题方向2】以政治说明类题目考查我国宪法修改的过程.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此次宪法修正案的出台过程予以说明.
【答题思路模板】
(1)中共中央启动修宪工作,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中央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修宪意见和建议,表明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能够充分发挥政党协商的政治优势.
(2)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表明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行使最高立法权.
(3)从《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出台过程,是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过程,这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也是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的充分体现.
【命题方向3】以政治措施类题目考查国家或某一行为主体是如何做某事的.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三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推进监察体制改革的.
【答题思路模板】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适应反腐败斗争形势,党中央制定出台了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
(2)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行使决定权.以决定形式对改革试点地区授权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全国各地全面推开改革.
(3)我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各试点地区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制定和实施具体的改革方案.
(4)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审议通过的国家监察法,为监察体制运作提供法律保障.(学生若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也可.)
2.文化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以文化意义类题目考查国歌法实施的意义.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四,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谈谈国歌法实施的文化意义.
【答题思路模板】
(1)尊重国歌,遵守国歌奏唱礼仪规范,了解国歌的历史,感受国歌承载的厚重历史和伟大精神,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尊重国歌,遵守国歌奏唱礼仪规范,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3)尊重国歌,弘扬国歌所承载的爱国情怀,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六大热点: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一、热点再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阐释,彰显了一个伟大民族在苦难与奋斗的历程中积淀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材料一:"把古诗文给唱出来",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形式演绎经典名篇,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了崭新的生命力.该节目由文化学者、音乐界名人共同组成鉴赏团,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共同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节目通过语言和音符的嫁接,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使得一首简单的诗歌变得立体、饱满、灵动起来,以独特创意赢得观众喜爱,让经典焕发新的力量,照亮未来;选择有关"惜时""励志""亲情友情""家国"等主题的诗词,具有普世情感;在传播形式上,节目则打造出"1+4"融媒体跨屏交互的创新模式.每一首歌曲量身定制4种不同的新媒体产品,凭借优质的内容引发裂变式传播,走进公众视野.
材料二:孤独了300年的清代大诗人袁枚的《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用天籁之声动情演绎,一夜爆红."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词对生命的礼赞也让网友感动.一首诗何以唱哭人?因为它依然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普通人可以伟大.
材料三:从南湖红船出发,我们党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走向北京……小小红船搏击潮头,始终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潮流.小小红船承载千钧,开启中国共产党跨世纪航程.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更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习总书记强调说:"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
材料四: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大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提高文化竞争力,就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二、考法分类突破
1.文化生活角度
【命题方向1】以措施类题目考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咏流传》是如何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的.
【答题思路模板】
(1)挖掘经典诗词具有现实意义的价值内涵,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2)立足社会实践,让传统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融入现代元素,赋予经典诗词新的生命力.
(3)选择具有普世情感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4)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将诗词与音乐、古典与时尚相融合,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让节目走进公众视野.
【命题方向3】以原因类题目考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模拟设问】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红船精神"为什么能穿越时空,熔铸成中华儿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答题思路模板】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走向重振的转折点."红船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就是因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红船精神虽然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在当今人们心中产生共鸣.
(3)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4)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各种思想相互冲击、交汇,弘扬红船精神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生活与哲学角度
【命题方向1】以原因类考查传统文化的传承.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经典咏流传》获得成功的原因.
【答题思路模板】
(1)联系具有普遍性.节目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看到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尊重了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具有客观性.节目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节目通过语言和音符的嫁接和创新传播模式,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了一切以时间和条件为转移.
【命题方向2】以体现类考查革命文化的传承.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开启跨世纪航程,并取得伟大成就所蕴含的哲学智慧.
【答题思路模板】
(1)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重视量的积累.我们党从南湖出发,带领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2)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我们党能够始终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潮流,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命题方向3】以措施类考查中华文化的发展.
【模拟设问】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答题思路模板】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2)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3)坚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加强文化交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
(4)推动文化创新,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5)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答到"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亦可)